分享者:吳致娟 主任
目前臺北市公立高中之招生人數係每年每班酌減1人,103學年度部分高中已開始出現嚴重招生不足現象。【少子女化趨勢】是我國現今不可忽視的問題,除了教育部門對此積極提出探討外,在國防、經濟、財政等各方面,也都引起大家對此問題的關注與探討。馬總統曾說,少子女化是國安問題,但也有學者持不同的看法,認為應參考新加坡作法,人口雖少,但國家競爭力卻很強。
在教育方面的因應政策,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學校整併、廢校、轉型、校園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教育精緻化、重視教育行銷、學區重新規劃及檢討師培制度…外,我認為也應重視在少子化趨勢下,獨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亦是未來應加強的重點,特別是挫折容忍力、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未來或許也沒辦法只仰賴學生人力就能完成校園整潔工作,將這些工作委外,也許也會變成一種趨勢。此外,充實教育設施招收國際學生亦是可以發展的方向,例如新加坡的一般高中就有招收國際學生,設有國際學生宿舍,除可促進教育國際化之外,還可彌補國內生源不足的問題。
【新移民子女之人數比例有日益增加趨勢】,故教育部門也很重視新移民子女之教育問題,政府投入之經費亦不算少,但錢如何用在刀口上?有沒有用對地方?應該是進行政策或計畫評鑑時要考量的問題。可想見的是,未來臺灣社會的人口組成將會越趨多元化,會變成各種不同種族的熔爐。如何尊重多元文化?如何公平對待不同的族群?…在在都考驗著我們,教師必須培養多元文化觀,學校亦須強化親職教育。隨著社會的開放與包容,國家對於這些新移民子女不僅要給予公平的受教權,也要給予參政權,或許以後也可能出現由新移民子女來擔任總統。
近年來臺北市各校均固定舉辦多元文化週活動,並依規定須排入學校行事曆中,可見「尊重」與「了解」,才是治本之道。與我們鄰近的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民族國家,故十分重視多元文化,其基礎教育在東南亞地區處於領先,在教育上不分語言,不分宗教,不因家庭問題影響學生就學,以英語為基本教學語言,除重視英語之外,更強調母語(華語、馬來語、印度話等均列為官方語言),母語為高中階段之必修或主修科目。我認為未來我國的母語教學,除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之外,也不應將其他新移民語言排除在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包容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