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心得~十二年國教五堂課_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數位研習)

十二年國教五堂課_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數位研習)    文:陳文樺

此次研習印象深刻之處在於觀看影片理論分組討論並觀看領域多元評量教學,影片強調多元的評量以教室現場能客觀評量為主,個人覺得教具的部份也以隨手可得之教具最好,以教室現場能易於評量為主,不需要多花時間額外準備,以增加教案實行之可行性。

回想這幾年,自己在評量學生能力表現時,時常心中縈繞多元能力的評量標準,已經努力施行多年。所以有時會接到只有考試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家長的疑慮,解釋說明並舉例之後,使家長理解原來學習不是只有紙筆成就測驗而已。

教師如何開始實施多元評量?

首先,從小處做起,由平常處著手,平時多花時間觀察學生的表現,此表現並非專指課業方面,而是從多元的角度,來評定不同的學生。每位學生都具備多元智慧,只差在各個智慧的強弱,弱的部份可以由強項智慧來帶動,所以教師須具備慧眼來賞識每個具備不同長處的孩子,而非只著墨於課業知能學習成果上。

至於多元評量的方法,以下提供十五點給教師們參考:一、紙筆測驗:就學生經由教師依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所編訂之測驗考查之。二、口試:就學生之口頭問答結果考查之。三、表演:就學生之表演活動考查之。四、實作:就學生實際操作及解決問題行為表現考查之。五、作業:就學生各種習作考查之。六、設計製作:就學生創造過程及實際表現考查之。七、報告:就學生閱讀、觀察、實驗、調查、訪問等所得結果之書面或口頭報告考查之。八、資料搜集整理:就學生對資料之搜集、整理、分析及應用等活動考查之。九、鑑賞:就學生於資料或活動中鑑賞領悟情形考查之。十、晤談:就學生與教師晤談過程,了解學生學習反應情形考查之。十一、自我評量:學生就自己學習情形、成果及行為表現,做自我評量與比較。十二、同儕互評:學生之間就作品或行為相互評量之。十三、校外學習:就學生之校外參觀、訪問等學習活動考查之。十四、實踐:就學生日常行為表現考查之。十五、其他。教師可透過以上十五個方式來對學生從事多元評量,而不再只是「一試定終身」,所以我們教師要善用多元評量,來激發孩子學習興趣與自信,開啟孩子不同的能力與創意,與大家共勉之。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