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語文黏不住 民族就疏離了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每年在「五四運動」周年紀念日前後舉辦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學生的國語文能力,十二年國教今年實施,但一○七學年度才正式使用的新課綱中,卻調降國語文必修課時數,引起聯盟不滿,擔心此舉將讓學生語文能力更低落,語文表達也會越來越差。

聯盟從二○○五年第一次舉行記者會,當時由聯盟總總召集人、詩人余光中,發表行動宣言,爭取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恢復必修、古文比例調回百分之六十五等。

現在更因為十二年國教課綱草案調降國語文必修課時數,聯盟今年一月底發起「盡速搶救國語文教育」連署陳情,已有文化、政治、教育界等近四十人支持。

「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聯盟副召集人、作家張曉風昨天在記者會上也引用客家諺語,強調台灣「軟實力中的軟實力」就是國語文教育,一旦敗落,未來台灣在華人的領導權將全數盡失。

余光中昨天雖未出席記者會,但他曾多次公開呼籲國文教育的重要性,比喻中華文化是個「圓」,中文是「半徑」,半徑有多長,圓才能畫多大。

余光中認為,這「半徑(中文)」一旦崩潰,便不成圓了。且語言等同其民族,語言黏不住,文化向心力鬆懈,民族就要疏離了。

余光中也曾主張,華人社會愈來愈重視中文,大陸也廣設孔子學院。隨著中國崛起,中文熱也掀起狂潮,估計有三千萬的外國人在學漢語。在這種潮流下,課綱卻要調降中文授課時數,對學生不是好事。

另一位聯盟副召集人、東吳大學名譽教授劉源俊更說,在大學教書四十多年,發現學生越來越不會問問題,也無法回答問題,關鍵就在語言表達能力差。

劉源俊說,學校國語文必修課絕對不能少,十二年國教課綱若不重視,有錢人家可以送小孩到家教班補強,但窮人家只能放棄,反而變成「利富害貧」政策,根本不配稱為「國民基本教育」。

聯盟執行秘書李素真指出,教改多年,但國語文教育卻是「去菁存蕪」,古文範文逐年縮減,過去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也由必修,改為必選修,甚至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草案中,高中國文也將減四分之一學分,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國文能力。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徐如宜/連線報導】

--引用自【聯合新聞網 201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