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說明
扇子是古人搧風引涼的器具,而扇面用於寫字作畫,也是我國傳統書畫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摺扇」,收則折疊,用則展開,古稱「折疊扇」,又名「撒扇」、「聚頭扇」,根據《圖畫見聞誌》所載,源自高麗、日本的朝貢,北宋(960-1126)年間已經流傳中土。明代初期,「倭扇」入貢,深受明成祖朱棣(1360-1424)喜愛,並以之作為賜賚朝臣的禮物,並漸得社會各階層人士的讚賞。
明代中期,蘇州工商經濟蓬勃發展,民眾生活日益富裕,文化藝術隨之振興,摺扇成為文人書畫家的新寵,在其上揮灑丹青翰墨蔚然成風。於是,本為消夏納涼之日常實用品的摺扇,成了文人雅士怡情遣興的媒介,而有「懷袖雅物」之稱。摺扇的幅面雖不過尺餘,卻能集詩、書、畫為一體,表現出中國傳統文人的三絕之美,既可抒懷、觀賞,又可收藏、餽贈。明人文震亨(1585-1645)《長物志》言:「姑蘇最重書畫扇。」足見明代蘇州地區文人書畫扇盛行。
本院的典藏中,有不少蘇州重要書畫家的扇面傑作,此特展精選明代吳門文人書畫扇面展出,一方面承接本年度「明四大家」特展,另一方面藉此體認摺扇在中國文人書畫藝術發展上的文化特質與意涵。